眾所周知,諸葛亮五次北伐,幾乎每一次都遭遇缺糧之苦,原因不是四川到漢中距離太遠,而是蜀國本身缺糧。既然如此,為何諸葛亮不屯田呢?當然,說諸葛亮不屯田是冤枉他,但諸葛亮只是在第五次北伐才屯田,不久之後,他就死於五丈原!
青龍二年春,亮帥眾出武功,分兵屯田,為久駐之基。其秋病卒,黎庶追思,以為口實。
青龍二年(魏國年號),就是234年,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,春天分兵屯田,到了秋天諸葛亮病死。既然蜀國缺糧,為何諸葛亮不早點屯田?朱然墓出土,挖出的一批特殊文物解開了真相!所謂朱然,截殺了關羽,跟隨陸遜贏得夷陵之戰打敗劉備,朱家是東吳四大家族之一。
1984年,在安徽馬鞍山雨山區,考古專家發現朱然墓。考古挖掘之後,專家有了很多重大發現,比如顛覆歷史的漆木屐,證明漆木屐最早由中國人發明,而不是日本人,除了這些驚艷的文物之外,還有一批特殊的文物,因為這只是銅錢,但卻是蜀國銅錢!
朱然墓中,一共發現大約6000枚銅錢,除了少數是東吳大泉之外(東吳銅錢有大泉五百之類),更多的卻是蜀國的直百五銖。為何蜀國的銅錢大量出現在朱然墓中?
考古專家還發現:在其他東吳墓葬中,也發現蜀國銅錢多、東吳銅錢少的現象。
顯然,朱然墓中的這一現象並非偶然,說明大量蜀國銅錢流入東吳。直白的說,就是蜀國拿錢來東吳大採購。
蜀國到東吳採購什麼呢?其實不難猜測,如此大規模的採購,無非是軍械和糧食!但東吳應該不會出口軍械,所以最大可能就是糧食!關於這一點,史書記載也給予佐證。
根據史書記載,蜀國人口稀少,《晉書·地理志》「(公元221年)其戶20萬,男女90萬口」。當然,實際可能門閥世族隱匿人口,也存在統計不準確的問題,但蜀國人口不多肯定是事實。所以,蜀國雖然地多,但卻人少。
如此稀少的人口,想要維持10多萬的軍隊,必然會缺少糧草。如果靠種田養活軍隊(不僅糧草,還包括武器裝備),基本上不可能。
既然如此,諸葛亮該怎麼做呢?其實很簡單,就是靠國際貿易:「今民貧國虛,決敵之資,惟仰錦耳」,就是瘋狂製造高附加值的蜀錦,然後通過國際貿易換取糧食!《蜀都賦》中記載,蜀國僅成都一地,就集中了7.6萬織工。而且,諸葛亮以身作則,自家還種了800棵桑樹。
然而,這裡還有一個問題,既然蜀國大量出口蜀錦,難道還不能做到貿易平衡,為何還貿易逆差到支付大量銅錢?史書記載可見,當時東吳從蜀國大量進口高附加值的蜀錦和馬匹,應該是蜀國古墓中大量出土東吳銅錢才對呀!考古確認:在蜀地古墓中,幾乎沒有發現東吳銅錢!顯然,這就揭開蜀國的危局和脆弱的國力:儘管出口大量蜀錦和馬匹,但卻依然無法換取足夠的糧草物資,無法實現貿易平衡,從而不得不支付大量銅錢。這種長期的貿易逆差,很快就會掏空蜀國國力,最終變得越來越虛弱。
正因如此,有學者研究之後感慨,難怪諸葛亮即便想出蜀錦救國的高招,也依然救不了蜀國,最終蜀國第一個滅亡,這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。
或許,正因這種長期貿易逆差,所以諸葛亮才急於北伐打開局面、拿下關中。因為一旦保持現狀,那麼蜀國將越來越弱,和東吳、魏國差距越來越大。只是,前四次北伐教訓告訴他,很難速戰速決,所以不得已之下才被迫屯田,做長期僵持準備。
然而,蜀國這一局面,諸葛亮看到了卻挽救不了,甚至相反加速了蜀國死亡,原因很簡單,諸葛亮五次北伐的失敗,消耗了國力,又加劇了蜀國的困局,所以最終才會第一個倒下。
朱然墓出土,挖出一特殊銅錢,學者:難怪蜀國缺糧諸葛亮卻不屯田
眾所周知,諸葛亮五次北伐,幾乎每一次都遭遇缺糧之苦,原因不是四川到漢中距離太遠,而是蜀國本身缺糧。既然如此,為何諸葛亮不屯田呢?當然,說諸葛亮不屯田是冤枉他,但諸葛亮只是在第五次北伐才屯田,不久之後,他就死於五丈原!
青龍二年春,亮帥眾出武功,分兵屯田,為久駐之基。其秋病卒,黎庶追思,以為口實。
青龍二年(魏國年號),就是234年,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,春天分兵屯田,到了秋天諸葛亮病死。既然蜀國缺糧,為何諸葛亮不早點屯田?朱然墓出土,挖出的一批特殊文物解開了真相!所謂朱然,截殺了關羽,跟隨陸遜贏得夷陵之戰打敗劉備,朱家是東吳四大家族之一。
1984年,在安徽馬鞍山雨山區,考古專家發現朱然墓。考古挖掘之後,專家有了很多重大發現,比如顛覆歷史的漆木屐,證明漆木屐最早由中國人發明,而不是日本人,除了這些驚艷的文物之外,還有一批特殊的文物,因為這只是銅錢,但卻是蜀國銅錢!
朱然墓中,一共發現大約6000枚銅錢,除了少數是東吳大泉之外(東吳銅錢有大泉五百之類),更多的卻是蜀國的直百五銖。為何蜀國的銅錢大量出現在朱然墓中?
考古專家還發現:在其他東吳墓葬中,也發現蜀國銅錢多、東吳銅錢少的現象。
顯然,朱然墓中的這一現象並非偶然,說明大量蜀國銅錢流入東吳。直白的說,就是蜀國拿錢來東吳大採購。
蜀國到東吳採購什麼呢?其實不難猜測,如此大規模的採購,無非是軍械和糧食!但東吳應該不會出口軍械,所以最大可能就是糧食!關於這一點,史書記載也給予佐證。
根據史書記載,蜀國人口稀少,《晉書·地理志》「(公元221年)其戶20萬,男女90萬口」。當然,實際可能門閥世族隱匿人口,也存在統計不準確的問題,但蜀國人口不多肯定是事實。所以,蜀國雖然地多,但卻人少。
如此稀少的人口,想要維持10多萬的軍隊,必然會缺少糧草。如果靠種田養活軍隊(不僅糧草,還包括武器裝備),基本上不可能。
既然如此,諸葛亮該怎麼做呢?其實很簡單,就是靠國際貿易:「今民貧國虛,決敵之資,惟仰錦耳」,就是瘋狂製造高附加值的蜀錦,然後通過國際貿易換取糧食!《蜀都賦》中記載,蜀國僅成都一地,就集中了7.6萬織工。而且,諸葛亮以身作則,自家還種了800棵桑樹。
然而,這裡還有一個問題,既然蜀國大量出口蜀錦,難道還不能做到貿易平衡,為何還貿易逆差到支付大量銅錢?史書記載可見,當時東吳從蜀國大量進口高附加值的蜀錦和馬匹,應該是蜀國古墓中大量出土東吳銅錢才對呀!
考古確認:在蜀地古墓中,幾乎沒有發現東吳銅錢!
顯然,這就揭開蜀國的危局和脆弱的國力:儘管出口大量蜀錦和馬匹,但卻依然無法換取足夠的糧草物資,無法實現貿易平衡,從而不得不支付大量銅錢。這種長期的貿易逆差,很快就會掏空蜀國國力,最終變得越來越虛弱。
正因如此,有學者研究之後感慨,難怪諸葛亮即便想出蜀錦救國的高招,也依然救不了蜀國,最終蜀國第一個滅亡,這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。
或許,正因這種長期貿易逆差,所以諸葛亮才急於北伐打開局面、拿下關中。因為一旦保持現狀,那麼蜀國將越來越弱,和東吳、魏國差距越來越大。只是,前四次北伐教訓告訴他,很難速戰速決,所以不得已之下才被迫屯田,做長期僵持準備。
然而,蜀國這一局面,諸葛亮看到了卻挽救不了,甚至相反加速了蜀國死亡,原因很簡單,諸葛亮五次北伐的失敗,消耗了國力,又加劇了蜀國的困局,所以最終才會第一個倒下。